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公司新闻 » 公司新闻 » 烟气脱硝技术

烟气脱硝技术

浏览数量: 77     作者: 本站编辑     发布时间: 2017-01-04      来源: 本站

烟气脱硝技术

烟气脱硝技术

NOX的水溶性和反应活性较差,治理比较困难,技术要求高,迄今为止世界各国开发的燃煤烟气NOX的治理技术种类比较多。

概念:除通过改进燃烧技术控制NOX排放外,有些情况还要对冷却后的烟气进行处理,以降低NOX的排放量。

目前存在的困难有:烟气体积大,浓度低,但NOX总量相对较大,吸收吸附脱硝后废物 终处置难,费用高。

分类:

A.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CR

B.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法SNCR

C.其他方法

其中 常用的是SCR和SNCR两种方法。

1 选择性催化还原SCR

1.1 概念:以氨做还原剂,通常在空气预热器的上游注入含NOX的烟气,此处控制烟气温度在290℃~400℃(催化还原的温度),在含有催化剂的反应器内NOX被还原为N2和H2O,催化剂的活性材料通常由贵金属,碱性金属氧化物和/或沸石等。

注:1、选择性:NH3可以选择性地和NOX反应生成N2和H2O,而不是被O2氧化,因而反应被称为具有选择性。

2、催化剂:

(1)特性:款的温度范围,高的催化活性;低氨流失量;具有抗SO2、卤素氢化物(HCl、HF)、碱金属(Na2O、K2O)/重金属(As)等性能;低失活速度;良好的热稳定性;无烟尘积累;机械强度高,抗磨损性强;催化剂床层压力降小;使用寿命长;废物易于回收利用;成本较低。催化剂的结构、形状随它的用途而变化,为避免被克里堵塞,蜂窝状、管状和板式都是常用的结构,而 常用的则是蜂窝状,因为它不仅强度好,而且易清理。

(2)类型:

a.金属氧化物催化剂

    发电厂装配的烟气净化系统,大多数采用V2O5作催化剂。TiO2具有较高的活性和抗SO2性能,是 合适的脱硝材料。V2O5是 重要的活性成分,具有较高的脱硝率,但同时也促进了SO2向SO3转化进而与NH3反应生成(NH4)HSO4等固体颗粒,造成反应器的阻塞和磨损。而另一种活性材料WO3的添加,有助于 一直SO2的转化。V2O5可直接使用或负载于Al2O3、TiO2等氧化物上,商用的V2O5多负载于TiO2上(两种氧化物之间的物理化学作用增加了催化剂的稳定性),工业应用时,根据需要一般做成蜂窝形状或涂敷于陶瓷独石、金属板等基质上。V2O5催化剂的优越性在于:表面呈酸性,容易将碱性的NH3捕捉到催化剂表面进行反应。

b.贵金属催化剂

    广泛应用于汽车尾气净化器中。但由于成本高,而且对气体中的S元素极其敏感,所以不适合大规模固定源NOX的治理。

c.钙钛矿复合氧化物催化剂

    研究 多的此类氧化物属ABC3型(A代表稀土元素,B代表过渡金属元素),以CO为还原剂,钙钛矿复合氧化物可催化还原NO。突出优点是热稳定性好且在反应温度下容易脱附氧。由此可以讲稳定性差而活性高的贵金属与稳定性好的钙钛矿氧化物结合起来,制备优良的新催化剂。但同样存在H2O和SO2中毒问题,对于固定NOX的治理,目前也不具有应用价值。

d.碳基化合物

    活性炭以其特殊的孔结构和大的比表面积成为一种优良的固体吸附剂,用于空气或工业废气的净化由来已久。在NOX的治理中,它不仅可以做吸附剂,还可以做催化剂,在低温(90℃~120℃)和NH3、CO和H2的存在下,选择还原NOX;没有催化剂是,它可以做还原剂,在400℃以上使NOX还原为N2,自身转化为CO2。所以,活性炭在固定源NOX治理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的优势在于来源丰富、价格低廉、易于再生,适用于温度较低的环境,这是使用其他催化剂所不能实现的。但只有活性炭做催化剂活性很低,特别是空间速度较高的情况下,在实际应用中,常常需要经过预活化处理,或负载一些活性组分以改善催化性能。

e.离子交换分子筛催化剂

    金属离子交换分子筛具有很高的活性。沸石分子筛用做催化剂是基于其特殊的微孔结构。

1.2 反应原理:

4NH3+4NO+O2→4N2+6H2O

8NH3+6NO2 →7N2+12H2O

与氨有关的潜在氧化反应:

4NH3+5O2 →4NO+6H2O

4NH3+3O2 →4N2+6H2O

1.3.1 工艺流程

QQ截图20150919153531.jpg

这种布置方案存在的问题:

(1)       烟气所携带的飞灰中含有Na、K、Ca、Si、As等成分时,会使催化剂“中毒”或受污染,从而降低催化剂的效能;

(2)       飞灰对催化剂反应器的磨损和使催化剂反应器蜂窝状通道堵塞;

(3)       如烟气温度升高,会使催化剂烧结或使之再结晶而失效;

(4)       如烟气温度降低,NH3会和SO3反应生成(NH42SO4,从而堵塞催化剂反应器通道和空气预热器;

(5)       高活性催化剂会使烟气中的SO2氧化成SO3,因此应避免采用高活性的催化剂用于这种装置。

为了尽可能的延长催化剂的使用寿命,除了应选择合适的催化剂外,要使反应器通道有足够的空间可以防堵塞,同时还有防腐措施。

 

这种方案存在的问题

(1)       烟气中的SO2始终存在,因此烟气中的SO2和NH3反应生成(NH42SO4而发生堵塞的可能性仍然存在;

(2)       静电除尘器无法在300~400℃的温度下正常运行,因此很少被采用。

这样催化剂将完全工作在无尘、无SO2的“干净”烟气中,由于不存在飞灰对反应器的堵塞及磨损问题,也不存在催化剂的污染和中毒问题,因此可以采用高活性的催化剂,并使反应器布置紧凑,以减少反应器的体积。当催化剂在“干净”烟气中工作时,其工作寿命可达3~5年。

1.4 影响SCR脱硝的主要因素

1.4.1  SV值

一般催化剂的数量是用每立方米的催化剂层能处理多少烟气流量来表示,这实际上是一个空间速度SV值。

SV值越大,表示单位体积的催化剂层能处理的烟气量越多。因此,希望SV值越大越好。然而,实际上SV过大会降低催化剂的反应率。

1.4.2  NH3/NOX摩尔比

NH3量不足会导致NOX的脱出率降低,但NH3过量又会产生二次污染,通常喷入的NH3的量随着机组负荷的变化而变化。

1.4.3  烟气温度

烟气温度低时,不仅会因催化剂的活性降低而降低NOX的脱除效率,而且喷入的NH3还会与烟气中的SOX反应生成(NH4)2SO4附着在催化剂表面;烟气温度高时,NH3会与O2反应,导致烟气中的NOX增加。

1.4.4  烟气在反应器内的空间速度

烟气(标准状态下的湿烟气)在催化剂容器内的停留时间尺度,在某种程度上决定反应物是否完全反应,同时也决定着反应器催化剂骨架的冲刷和烟气的沿程阻力。空间速度大,烟气在反应器内的停留时间短,则反应有可能不完全,这样NH3的逃逸量就大,对催化剂骨架的冲刷也大。对于固态排渣炉高灰段布置的SCR反应器,空间速度选择一般是(2500~3500)h-1

1.4.5  烟气流型及与氨的湍流混合

烟气流型的优劣决定着催化剂的应用效果,合理的烟气流型不仅能较高地利用催化剂,而且能减少烟气的沿程阻力。设计喷氨点,其中湍流条件要实现与烟气的混合,形成明确的均相流动区域。

1.4.6  催化剂钝化

(1)原因:长时间暴露于450℃以上的高温环境中可引起催化剂活性位置(表面积)烧结,导致催化剂颗粒增大,表面积减小,因而使催化剂活性降低。

措施:采用钨退火处理,可限度地减少催化剂的烧结。在正常的SCR运行温度下,烧结是可以忽略的。

(2)原因:Na、K腐蚀性混合物如果直接和催化剂表面接触,在催化剂活性位置的碱金属与其他物质发生了反应,从而使催化剂活性降低。

措施:对于大多数应用,避免水蒸气的凝结,可以排除在此类危险。

(3)原因:飞灰中游离的CaO和SO3反应,可吸附在催化剂表面,形成CaSO4,催化剂表面被CaSO4包围,从而使催化剂活性降低。

措施:工艺中脱硝工艺之前应添加有脱硫工艺。

(4)原因:由于铵盐及飞灰中的小颗粒沉积在催化剂小孔中,阻碍NOX、NH3和O2到达催化剂表面,引起催化剂阻塞。

措施:通过调节气流分布,选择合理的催化剂间距和单元空间,并使SCR反应器烟气的温度维持在铵盐沉积温度之上。

(5)原因:由于飞灰撞击在催化剂表面,引起催化剂腐蚀问题。腐蚀强度与气流速度、飞灰特性、撞击角度及催化剂本身特性有关。

措施:采用耐腐蚀催化剂材料,提高边缘硬度;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流体模型优化气流分布,在垂直催化剂床层安装气流调节装置。

1.4.7  SO2对SCR反应的影响

烟气中SO2会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被氧化成SO3,SO3与烟气中的水及NH3反应,从而生成(NH4)2SO4和(NH4)HSO4。这些硫酸盐可以沉积并集聚在催化剂表面,阻碍催化剂进一步催化反应。

2 选择性非催化还原SNCR

2.1 概念:向烟气中喷氨或尿素等含有NH3基的还原剂,在高温(900~1100℃)和没有催化剂的情况下,通过烟道气流中产生的氨自由基与NOX反应,把NOX还原成N2和H2O。

2.2 反应原理

2.2.1  NH3作还原剂

4NH3+6NO→5N2+6H2O

950℃范围内   4NH3+5O2→4NO+6H2O

2.2.2 (NH4)2CO作还原剂

(NH4)2CO→2NH2+2CO

NH2+NO→N2+H2O

CO+NO→N2+CO2

2.3 工艺流程

2012218114847786.jpg

2.4影响SNCR脱硝因素

2.4.1 还原剂喷入点的选择

喷入点必须保证使还原剂进入炉膛内适宜反应的温度区间(900~1100℃)。适宜的温度区间被称作温度窗口。

2.4.2 合适的停留时间

任何反应都需要时间,所以还原剂必须和NOX在合适的温度区域内有足够的停留时间,这样才能保证烟气中的NOX的还原率。

2.4.3 适当的NH3/NOX摩尔比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NH3/NOX摩尔比应该为1,但实际上都要比1大才能达到较理想的NOX还原率,但摩尔比过大,氨逃逸量加大,同时会增加运行费用。

2.4.4 还原剂与烟气的充分混合

还原剂和烟气的充分混合是保证充分反应的技术条件之一,类同于燃烧反应的湍流度。

2.5 SNCR技术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2.5.1 SNCR工艺中氨的利用率不高

2.5.2 SNCR工艺会形成温室气体N2O

2.5.3 SNCR工艺中应用尿素时,如果运行控制不当,可能造成较多的CO排放。

2.5.4 SNCR工艺中在锅炉过热器前大于800℃的炉膛位置喷入低温尿素溶液,必然会影响煤炭的继续燃烧,引发飞灰、未燃烧碳提高的问题。

脱硝工艺总结

(1)SCR脱除NOX的技术关键是开发出高活性、高选择性、高稳定性、耐毒能力强的催化剂;SCR可在较低温度范围内反应,催化剂的选择范围广,脱氮效率高。

(2)SNCR工艺结构简单,造价便宜,流程气流阻力也较小,但是操作条件要求严格,温度高(温度太高,引起还原气体的消耗),基于SNCR工艺存在的问题,限制了该技术的推广。

3.其他NOx处理技术(了解)

3.1 吸收法:吸收法净化废气中的NOx,按吸收剂的种类可分为水吸收法、酸吸收法、碱吸收法、氧化-还原和络合吸收法等。吸收法适合中小型企业NOx处理技术。

3.2 吸附法:利用多孔性固体吸附剂净化含NOx废气的方法,常用的吸附剂有分子筛、活性炭、硅胶等。吸附剂量大,设备庞大,需再生处理,过程需要间歇操作。

3.3 等离子体去除法:在烟气中产生自由电子和活性集团,电子束法(EBDC)是利用电子加速器获得高能电子束;脉冲电晕等离子法(PPCP)利用脉冲电晕放电获得活化电子。该法必须有NH3存在才有效,经济成本高。

3.4 生物法:适宜的脱氮菌在有外加碳源的情况下,以NOx作为氮源,将其还原成无害的N2,而脱氮菌本生获得繁殖。

参考文献

[1]  李丽,  王道.  氮氧化物选择催化还原的研究进展[J].  工业催化, 2003, 6(6): 2    6.

[2]  贾双燕,  路涛,  李晓芸,  等.  选择性催化还原烟气脱硝技术及其在我国的应用研究[J].  电力环境保护, 2004, 20(3): 19~ 21.

[3]  张强,  许世森,  王志强.  选择性催化还原烟气脱硝技术进展及工程应用[J].  热力发电, 2004(4): 1    6.

[4]  陈代宾.  燃煤电厂选择性催化脱硝工艺的实践与探讨[J].  电力环境保护, 2003, 19(9): 21~23.

[5]  邓永强,  胡将军,  邓永华,  等.  高尘区选择性催化还原法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J].  电力环境保护, 2004, 20(9): 28 ~30.

 

低浓度SO2烟气脱硫——湿法抛弃系统脱硫工艺

前言介绍:

燃烧设施直接排放的SO2浓度通常为10-4~10-3数量级,由于SO2浓度低,烟气流量大,烟气脱硫通常比较昂贵

分类

脱硫产物处置方式:抛弃法和再生法

脱硫产物状态:湿法和干法

利用碱性吸收液或含触媒粒子的溶液吸收烟气中的SO2,形成的固体产物废弃。这需要连续不断的加入新鲜化学吸收剂的过程。一直以来,湿法抛弃系统都占优势,其中主要包括:石灰石/石灰法、双碱法、加镁的石灰石/石灰法、碳酸钠法、海水法等。

湿法烟气脱硫的优点为:

1)脱硫效率高,有的装置在Ca/S约等于1 时,脱硫效率大于90%;

(2)吸收剂利用率高,可超过90%;

(3)煤种适应性强,副产品易于回收;

(4)设备运转率高,已达90% 以上

存在的缺点:

(1)但是该工艺装置的基建投资大 (约占电厂投资的11~18%)

(2)运行费用高(约占电厂总运行费用的8~18%)

湿法抛弃系统分类

石灰石/石灰法湿法脱硫技术

双碱法湿法脱硫技术

海水法湿法脱硫技术

碳酸钠法湿法脱硫技术

加镁的石灰石/石灰湿法脱硫技术

1 石灰石/石灰法湿法脱硫技术

1.1 概念:采用石灰石或石灰浆液脱出烟气中的SO2的方法。

1.2原理:烟气用含有亚硫酸钙和硫酸钙的石灰石/石灰浆液洗涤, SO2与浆液中的碱性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亚硫酸盐和硫酸盐,新鲜浆液中的石灰石/石灰浆液不断加入脱硫液的循环回路。浆液中的固体(包括燃煤飞灰)连续地从浆液中分离出来并排往沉淀池。

从除尘器出来的烟气在吸收塔内经过洗涤,脱去SO2

反应机理:

石灰法:SO2+CaO+2H2O→CaSO3·2H2O

石灰石法:SO2+CaCO3+H2O→CaSO3·2H2O+CO2

注意:

这两种机理说明了相应系统所必须经历的化学反应过程。

关键的化学反应是钙离子的形成,因为SO2正是通过这种钙离子与HSO3-化合而得以从溶液中除去。

这一关键步骤也突出了石灰石/石灰系统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区别:

石灰石系统中,Ca2+的产生仅与H+的浓度和CaCO3的存在有关。

石灰系统中,Ca2+的产生仅与CaO的存在有关

因此,石灰石系统在运行时pH较石灰系统的低。

1.3石灰石/石灰法脱硫技术工艺流程

201222195941168.jpg

1.4石灰石/石灰法脱硫工艺流程关注的问题

1.4.1设备腐蚀

    化石燃料燃烧排烟中含有HCl、HF等酸性气体可对吸收塔内壁产生腐蚀,目前常用到的是合金C-276,并加以排废水,补充清水。

1.4.2结垢和堵塞

    因溶液或料浆中的水分蒸发而使固体沉积,CaCO3沉积,CaSO3和CaSO4结晶析出等均可使吸收塔发生结垢,因此,控制吸收塔中亚硫酸盐的氧化率在百分之二十以下。

1.4.3除雾器堵塞

    因雾滴中的固体颗粒沉积而堵塞,除雾器必须与保持清洁。

1.4.4脱硫剂利用率

    产物亚硫酸钙、硫酸钙沉寂在脱硫剂表面,阻碍颗粒溶解,因此,脱硫液在循环池中的停留时间一般达到5-10min,使脱硫剂尽可能完全溶解。

1.4.5脱硫产物及综合运用

过滤所得滤饼重新浆化为含百分之十的固体料浆,加入硫酸降低pH后,在扬花期内用空气氧化得到石膏。

1.5石灰石/石灰法影响脱硫效率因素

影响因素:pH、液气比、钙硫比、气流速度、浆液的固体含量、SO2浓度、吸收塔结构

表1     石灰石/石灰法烟气脱硫的典型操作条件

石灰                石灰石  

烟气中的 SO2体积分数/10-6          4000                 4000

浆液中的固体含量/%                10~15                10~15

浆液PH                              8                  5.8 ~ 6.2

钙/硫比                            1.05~1.1              1.1 ~1.3

液/气比                              4.7                  ﹥8.8

气流速度/ms-1                        3.0                  3.0

2 双碱法湿法脱硫技术

2.1 1、概念:先用碱金属盐类的水溶液吸收SO2,然后再另一石灰反应器中用石灰或石灰石将吸收SO2的溶液再生,再生后吸收液再循环利用, 终产物以CaSO3和石膏的形式析出,由于吸收和吸收液用了不同类型的碱,故称为双碱法。

2.2 原理:

(1)吸收反应:Na2CO3+SO2 → Na2SO3+CO2

Na2SO3+SO2+H2O → 2NaHSO3

2NaOH+SO2 → Na2SO3+H2O

(2)再生反应:2NaHSO3+CaCO3 → Na2SO3+CaSO3·1/2H2O+CO2+1/2H2O

2NaHSO3+Ca(OH)2 → NaSO3+CaSO3·1/2H2O+3/2H2O

Na2SO3+Ca(OH)2 → 2NaOH+CaSO3·1/2H2O

(3)氧化反应:2CaSO3·1/2H2O+O2+3H2O → 2(CaSO4·H2O)

2.3 双碱法湿法脱硫技术                                                                                                        

A 其中需要考虑很多问题

(1)稀碱法和浓碱法的选用问题,钠钙双碱法依据吸收液中活性钠的浓度,可分为浓碱法与稀碱法两种工艺流程。

   浓碱法适用于:氧化率低,高硫煤,完全燃烧,控制过量空气在值时;

   稀碱法适用于:氧化率高,低硫煤,过剩空气量大时。

(2)结垢问题:可能引起的结垢有亚硫酸盐结垢和硫酸盐结垢,其中稀碱法中采用碳酸盐软化法保持低的钙离子浓度可以避免石膏结垢,浓碱法中无结垢问题,高的亚硫酸盐浓度使钙离子保持较低浓度。

(3)生成不易沉淀固体问题:当溶液中的可溶性硫酸盐浓度过高(>0.5mol/L)和镁离子浓度过高(>120mg/L),固体沉渣性质显著恶化。

(4)钠耗问题:占年操作费用的2%,高钠耗量会对环境有显著影响。

B 其中双碱法工艺流程工艺特点

(1)用氢氧化钠脱硫,循环水基本上是氢氧化钠水溶液,循环过程中对水泵,管道,设备均无腐蚀与堵塞现象,便于设备运行和保养;

(2)吸收剂的再生和脱硫渣的沉淀发生在吸收塔之外,减少了塔内结垢的可能性。因此,可以用高效的板式塔及填料塔代替目前广泛应用的喷淋塔,从而减少了吸收塔的尺寸和操作液气比,降低脱硫成本;

(3)脱硫率高,一般在百分之九十以上。

(4)亚硫酸钠氧化副产物中硫酸钠难再生,需不断补充氢氧化钠或碳酸氢钠而增加碱的消耗量,硫酸钠的存在也降低了石膏的质量。

2.4 影响脱硫效率因素

2.4.1再生液的pH值:当PH较高时,脱硫率较高,但过高会导致结垢现象;随pH下降,脱硫率降低,综合考虑,pH值一般控制在7-8之间。

2.4.2溶液中Na+浓度:浓度较低时,相当于石灰石法;浓度过高,随着灰渣带走一定液量,损失的钠碱量液越大。

2.4.3溶液中SO42-浓度:该离子的存在,占用一部分Na+与之达到电荷平衡,使脱硫效率降低。

2.4.4液气比:控制液气比既可保证较高的脱硫率,又不至于使投资和运行费用过高。

2.4.5气体中SO2的初始浓度:相对而言,当SO2浓度较低时,脱硫效率较高。

 

3  海水法湿法烟气脱硫技术

3.1 概念:利用海水的天然碱度来脱除烟气中的SO2的一种湿法脱硫技术。

3.2 原理:

(1)溶解反应 SO2(g) → SO2(aq)

(2)吸收反应 SO2(aq) +H2O → H2SO3 → H++HSO3-

(3)中和反应 H++CO32-→HCO3-

         H++HCO3- → CO2(g)+H2O

(4)氧化反应 HSO3-+1/2O2 → SO42-+H+

3.3海水法湿法烟气脱硫技术流程

A 工艺特点

(1)技术成熟,工艺简单,脱硫率高,设备投资费用低;

(2)不需要添加剂;

(3)不存在副产品及废弃物,避免处理废弃物和二次污染问题;

(4)运行维护简单,不产生结垢,堵塞,具有较高的系统可用率,成本低于石灰石/石膏湿式脱硫技术;

(5)占地少,投资及运行费用低。

3.4海水法主要影响因素

3.4.1液气比

   一定实验条件下,脱硫率随液气比的增加而增加

3.4.2塔板数

   一定实验条件下,烟气脱硫率随着塔板数的增加而升高

3.4.3 SO2质量浓度

   一定实验条件下,烟气脱硫率随着进气中SO2质量浓度的升高而降低,反之,烟气脱硫率提高。

4  碳酸钠法脱硫技术

4.1概念:采用碳酸钠或氢氧化钠做开始的吸收剂,在低温下吸收二氧化硫,同时生成Na2SO3, Na2SO3在循环过程中主要起吸收作用,吸收SO2后生成NaHSO3和Na2S2O5,将含NaHSO3、 Na2SO3的吸收液进行加热再生,再放出SO2,加热再生过程得到的亚硫酸钠结晶经固液分离,并用水溶解后返回系统循环使用。

4.2反应原理:

(1)2NaOH+SO2 → Na2SO3+H2O  Na2CO3+SO2 → Na2SO3+CO2

(2)Na2SO3+SO2+H2O → 2NaHSO3  Na2SO3+SO2 → Na2S2O5

4.3 碳酸钠法脱硫技术                                                                           

1.4-吸收塔,2.5循环泵,7-中和液储槽,9-干燥器,10-离心机,11-蒸发皿,12-中和液过滤器,13-中和槽

A 工艺流程特点

(1)系统设备多,投资和运行费用较一般石灰石/石膏工艺高,能回收硫,液体二氧化硫和浓硫酸;

(2)有经济效益;

(3)全封闭回路运行,废料少,基本无泄漏;

(4)亚硫酸钠可循环利用,结垢少,可利用高;

(5)适用于处理高硫煤烟气,脱硫率高达90%;

(6)吸收过程有副反应,产生Na2SO4,需要去除。

 4.4 影响脱硫率因素

随着Na2SO3转化为NaHSO3和Na2S2O5,溶液的pH值将逐渐下降,降到一定程度时,溶液的吸收能力降低,吸收率开始下降。

    氧化副反应生成的Na2SO4增加,会使吸收页面上SO2平衡分压升高,从而降低吸收率。因此,需要适当排出一定的母液,补充部分新鲜碱液。

5 加镁的石灰石/石灰湿法烟气脱硫技术

5.1概念:加入硫酸镁以改进溶液化学性质,使SO2以可溶性盐的形式被吸收,而不是亚硫酸钙和硫酸钙。

5.2原理:SO2+H2O → H2SO3

       MgSO4 → Mg2++SO42-

       Mg2++SO32- → MgSO3

          MgSO3+H2SO3 → Mg2++ 2HSO3-

MgSO3再生   Mg2++2HSO3-+CaCO3 → MgSO3 +Ca2++CO2 +2H2O

5.3 工艺流程

工艺流程如同石灰石法

加入硫酸镁的作用:使浆液中亚硫酸镁浓度足够高,一般采用0.3~1.0mol/L的硫酸镁液,为便于吸收液循环使用,一般脱硫前要进行除尘,除去烟气中的96%以上的飞灰。

5.4 影响脱硫效率因素

pH值:加镁后,生成中性离子MgSO3 ,促进石灰石等的溶解,减缓pH值下降,促

进SO2的吸收,也提高了石灰石的利用率。

近十年的环境公报

2000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大气部分状况   

中国城市空气质量恶化的趋势有所减缓,部分城市空气质量有所改善,但整体污染水平仍比较严重。总悬浮颗粒物(TSP)或可吸入颗粒物(PM10)是影响城市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部分地区二氧化硫污染较重,少数大城市氮氧化物浓度较高,酸雨区和频率保持稳定,酸雨区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30%。

城市空气

    统计的338个城市中,36.5%的城市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63.5%的城市超过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其中超过三级标准的有112个城市,占检测城市的33.1%。城市空气质量总体上比1999年度有所好转,达标城市比例上升,超过三级的城市比例下降。

总悬浮颗粒物或可吸入颗粒物年均值超过国家二级标准限值的城市占同济城市的61.6%。20.7%的城市的二氧化硫浓度年均值超过国家二级标准限值,比上年度下降近8个百分点。人口集中、机动车较多的特大型城市氮氧化物的污染相对较重。

与上年相比,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的城市比例由33.1%上升到36.5%,超过三级标准的城市由40.6%下降到33.1%。

47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中,27个城市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7个城市空气质量为三级,13个城市空气质量超过三级标准。

酸雨

酸雨出现的区域与往年相比无明显变化,基本维持了近几年形成的格局。降水年均pH值小于5.6的城市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广大地区及四川盆地。华中、华南、西南及华东地区仍是酸雨污染严重的区域;北方只有局部地区出现酸雨。2000年,检测的254个城市中,降水PH值范围在4.10~7.7。之间,157个城市出现过酸雨,占61.8%,其中92个城市年均PH值小于5.6,占36.2%。“酸雨控制区”中102个城市和地区降水年均PH值范围在4.10~6.90,其中95个城市出现酸雨,占93.1%;72个城市年均降水PH值小于5.6,占70.6%。汕尾、巢湖、曲靖、马鞍山、赤壁、潜江和德阳未检出酸雨。

废气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2000年,全国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总量1995万吨,其中工业来源的排放量1612万吨,生活来源地排放量383万吨,烟尘排放量1165万吨,其中工业烟尘排放量953万吨,生活烟尘排放量212万吨,工业粉尘排放量1092万吨。

2001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大气部分状况

状况

2001年,全国城市空气质量基本稳定,城市空气质量满足国家二级标准、三级标准和劣于三级标准的城市比例各占三分之一;南方地区酸雨污染较重,酸雨控制区内90%以上的城市出现了酸雨。

城市空气

监测的341个城市中,114个城市达到或优于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占统计城市数的33.4%,其中海口、三亚、肇庆等10个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一级标准,114个城市空气质量为三级,有113个城市空气质量劣于三级,占统计城市数的33.2%,与上年相比城市空气质量基本持平。

颗粒物仍是影响我国城市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64.1%的城市颗粒物年均浓度超过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二氧化硫污染情况

统计的341个城市中,有六十四个城市属于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118个城市属于酸雨控制区,两区内二氧化硫年均浓度达到二级标准的城市分别占48.4%和79.7%,与上年相比,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二氧化硫达标城市比例略有增加,劣于三级城市比例下降4.3个百分点。

酸雨

2001年,降水年均PH值小于5.6的城市主要分布在华东、华南、华中和西南地区,北方只有吉林图们市、陕西渭南市、铜川市、略阳县和天津降水年均ph值小于5.6。

监测的274个城市中,降水ph值范围在4.21~8.04之间,年均降水ph值小于5.6(含5.6)的城市有101个,占统计城市数的36.9%,出现酸雨的城市有161个,占58.8%,与上年相比,出现酸雨的城市比例略有减少。

酸雨控制区107个城市(地级以上城市及地区)ph值范围在4.21~7.21之间、年均降水ph值小于5.6(含5.6)的城市有78个,占统计城市数的72.9%,98个城市降水出现酸雨,占酸雨控制区城市数的91.6%。

废气中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2001年,全国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总量1947.8万吨,其中工业来源地排放量1566.6万吨,生活来源的381.2万吨。烟尘排放总量1059.1万吨,其中工业烟尘排放量841.2万吨,生活烟尘排放量7,。9万吨,工业粉尘排放量990.6万吨。

2002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大气部分状况

状况

我国城市空气质量总体上有好转趋势,但仍有近三分之二的城市空气质量为达到二级标准。颗粒物是影响城市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部分城市二氧化硫污染严重。南方地区酸雨污染较重,算远控制区内90%以上的城市出现了酸雨。

城市空气

2002年,检测的343个市中117个城市空气质量达到或优于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占34.1%,其中海口等11个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一级标准;119个城市空气质量为三级标准,占34.7,;107个城市空气质量劣于三级,占31.2%。与上年相比,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的城市比例略有增加,劣于三级的城市比例下降的2个百分点。

空气中主要污染物

颗粒物是影响城市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63.2%的城市颗粒物浓度超过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北方城市颗粒物污染总体上重于南方城市,颗粒物污染比较重的城市主要分布在华北、西北、东北和中原及四川东部、重庆市。22.4%的城市二氧化硫超标,主要非不在山西、河北、贵州、四川、甘肃等省区和重庆市。在所有监测城市的二氧化氮均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但部分发城市浓度相对较高。

“两控区”二氧化硫污染状况

监测的343个城市中,属于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的城市64个,属于酸雨控制区的城市117个,两区内二氧化硫年均浓度达到二级标准的城市比例分别为40.6%和79.5%。

重点城市空气质量状况

国务院批准的113个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城市中,2002年有三十个城市空气质量达标,四十四个城市空气质量为三级,三十九个城市空气质量劣于三级。其中全国四十七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中:十八个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十八个城市空气质量为三级,十一个城市劣于三级标准,空气污染严重。

47个全国环境保护重点城市中,石家庄、太原、乌鲁木齐、长沙、贵阳、兰州、重庆、天津、北京、沈阳、南昌11个城市二氧化硫浓度超标;兰州、石家庄、太原、沈阳、西安、北京、乌鲁木齐、重庆、长沙、天津、呼和浩特、银川等29个城市颗粒物浓度超标。

酸雨

我国酸雨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地区和四川盆地,北方也有局部地区降水酸性较强。酸雨区域分布格局基本不变,局部地区酸雨有所加重。

2002年,全国监测的555个市、县降水年均pH值范围在4.03~8.31。出现酸雨的市(县)279个,占统计城市数的50.3%;降水年均pH值小于或等于5.6的市(县)181个,占统计城市数的32.6%。

与上年相比,全国降水年均pH值小于或等于5.6的城市比例基本保持不变,但年均pH值小于4.5的城市比例增加了2.8个百分点,局部地区酸雨有所加重。未出现酸雨的城市比例也比上年增加8.5个百分点。

废气中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2002年,全国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总量1926.6万吨。其中工业来源的排放量1562.0万吨,生活来源的364.6万吨。烟尘排放总量1012.7万吨。其中工业烟尘排放量804.2万吨,生活烟尘排放量208.5万吨。工业粉尘排放总量941.0万吨。

 

2003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大气部分状况

状况

全国城市空气质量总体上有所好转,监测的340个城市中,142个城市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居住区标准),占41.7%,比上年增加7.9个百分点;空气质量为三级的城市有107个,占31.5%,比上年减少3.5个百分点;劣于三级标准的城市有91个,占26.8%,比上年减少4.4个百分点。

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城市的居住人口占统计城市人口总数的36.4%,比上年增加10.3个百分点。大城市空气污染重于中小城市,10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中,空气质量达标城市比例低。

空气中主要污染物 

影响城市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仍是颗粒物,54.4%的城市颗粒物浓度超过二级标准;空气质量劣三级的城市中80%的城市颗粒物超过三级标准。颗粒物污染较重的城市主要分布在西北、华北、中原和四川东部。与上年相比,颗粒物浓度达到二级标准的城市比例增加9.1个百分点,超过三级的城市比例减少8.6个百分点。25.6%的城市二氧化硫超过二级标准。与上年相比,二氧化硫年均浓度超过三级标准的城市比例增加3.6个百分点。二氧化硫污染较重的城市主要在山西、河北、河南、湖南、内蒙古、陕西、甘肃、贵州、四川和重庆等地区。

重点城市空气质量

  113个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城市中,37个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40个城市空气质量为三级,36个城市空气质量劣于三级,分别占32.7%、35.4%和31.9%。47个全国环境保护重点城市中,24个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16个城市空气质量为三级,7个城市空气质量劣于三级,分别占51.1%、34.0%和14.9%。与上年比较,达标城市数增加6个,劣于三级城市数减少4个。

“两控区”二氧化硫污染状况 

监测的340个城市中,有64个城市位于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二氧化硫浓度达到二级标准的城市占39.1%;超过三级的城市比例占35.9%,比上年增加7.8个百分点。有116个城市位于酸雨控制区,二氧化硫浓度达到二级标准的城市占75.0%,比上年减少4.5个百分点;超过三级的城市比例比上年增加2.7个百分点。“两控区”二氧化硫污染有所加重

酸雨状况 

487个市(县)的降水监测结果显示,2003年降水年均pH值范围为3.67(江西省萍乡市)~8.40(甘肃省嘉峪关市)。出现酸雨的城市265个,占上报城市数的54.4%;年均pH值小于和等于5.6的城市182个,占上报城市数的37.4%;酸雨频率大于40%的城市138个,占28.4%。

与上年相比,出现酸雨的城市比例增加4.1个百分点;降水年均pH值小于和等于5.6的城市比例上升了4.7个百分点,其中降水年均pH值小于4.5 的城市比例增加2.8个百分点;酸雨频率超过40%的城市比例上升了7.2个百分点,酸雨污染较上年加重。

废气中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2003年,全国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总量2158.7万吨。其中工业来源的排放量1791.4万吨,生活来源的367.3万吨。烟尘排放总量1048.7万吨。其中工业烟尘排放量846.2万吨,生活烟尘排放量202.5万吨。工业粉尘排放总量1021万吨。

2004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大气部分状况

状况

全国城市空气质量总体上与上年变化不大,部分污染较严重的城市空气质量有所改善,劣三级城市比例下降,但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城市的比例也在降低。2004年监测的342个城市中,132个城市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居住区标准),占38.6%,比上年减少3.1个百分点;空气质量为三级的城市有141个,占41.2%,比上年增加9.7个百分点;劣于三级的城市有69个,占20.2%,比上年减少6.6个百分点。人口超过百万的特大型、超大型城市,空气中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和颗粒物超标比例,空气质量达标比例低。空气中主要污染物    颗粒物仍是影响空气质量的首要污染物,但总体比上年有好转趋势。46.8%的城市颗粒物超过二级标准,比上年增加1.2个百分点;超过三级标准的城市占14.3%,比上年减少6.9个百分点。颗粒物污染较重的城市主要分布在山西、内蒙古、辽宁、河南、湖南、四川及西北各省(自治区)。二氧化硫年均浓度达到国家二级标准(0.06毫克/立方米)的城市占74.3%,与上年持平。超过国家三级标准(0.10毫克/立方米)的城市占统计城市的9.1%,比上年降低3个百分点。二氧化硫污染严重的城市主要分布在山西、河北、河南、湖南、湖北、云南、内蒙古、甘肃、贵州、广西、四川、重庆等省、自治区、直辖市。

“两控区”二氧化硫污染情况  

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内二氧化硫年均浓度达到二级标准的城市占40.6%,比上年增加1.5个百分点;超过二级标准的城市占59.4%,其中19个城市超过三级标准,占29.7%,比上年减少6.2个百分点。酸雨控制区内二氧化硫年均浓度达到二级标准的城市占69.4%,比上年减少5.6个百分点;超过三级标准的城市占7.2%,比上年减少3.1个百分点。二氧化硫控制区内,部分二氧化硫污染严重的城市二氧化硫污染程度有所减轻;酸雨控制区内二氧化硫达标城市比例下降。

 

重点城市空气质量   

113个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城市中,33个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占29.2%;51个城市空气质量为三级,占45.1%;29个城市空气质量劣于三级,占25.7%。与上年相比,达标城市减少4个,劣三级城市减少7个。47个全国环境保护重点城市中,20个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21个城市空气质量为三级;6个城市劣于三级标准,空气污染严重。

酸雨   

2004年,全国527个市(县)降水的年均pH值范围为3.05(湖南省吉首市)~ 8.20(甘肃省嘉峪关市)。出现酸雨的城市298个,占统计城市的56.5%。降水年均pH值小于5.6的城市218个,占统计城市的41.4%,其中湖南省长沙、常德、吉首,广东省韶关,江西省高安降水年均pH值小于4.0,降水酸度较强;酸雨频率大于40%的城市占统计城市的30.1%,其中湖南常德、江西德兴、浙江丽水、安吉、开化酸雨频率为100%。

废气中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2004年,二氧化硫排放量为2254.9万吨,其中工业排放量为1891.4万吨,生活排放量为363.5万吨;烟尘排放量为1095.0万吨,其中工业排放量为886.5万吨,生活排放量为208.5万吨;工业粉尘排放量为904.8万吨。

2005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大气部分状况

状况 

城市空气质量总体较上年有所好转,但部分城市污染仍然严重。 

2005年监测的522个城市中,地级以上城市319个,县级城市203个。空气质量达到一级标准的城市22个(占4.2%)、二级标准的城市293个(占56.1%)、三级标准的城市152个(占29.1%)、劣于三级标准的城市55个(占10.6%)。主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 

与上年相比,可比的城市中,城市空气质量达到或优于二级的城市比例比上年增加12.6个百分点;劣于三级的城市比例比上年减少9.9个百分点。城市空气质量有所改善。

空气中主要污染物 

颗粒物仍是影响空气质量的首要污染物,但总体比上年好转。在可比的城市中,40.5%的城市颗粒物超过二级标准,比上年减少12.0个百分点;超过三级标准的城市占5.5%,比上年减少9.4个百分点。 

颗粒物污染较重的城市主要分布在山西、宁夏、内蒙古、甘肃、四川、河南、陕西、湖南、辽宁、新疆、北京等省(自治区、直辖市)。 

二氧化硫

城市二氧化硫总体水平与上年基本持平,在可比的城市中,二氧化硫年均浓度达到国家二级标准(0.06毫克/立方米)的城市占77.4%;超过国家三级标准(0.10毫克/立方米)的城市占6.5%。二氧化硫污染严重的城市主要分布在山西、河北、甘肃、贵州、内蒙古、云南、广西、湖北、陕西、河南、湖南、四川、辽宁和重庆等省(自治区、直辖市)。 

“两控区”二氧化硫污染情况 

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内可比的62个城市中,二氧化硫年均浓度达到二级标准的城市占45.1%,比上年增加4.5个百分点;超过二级标准的城市占54.9%,其中13个城市超过三级标准,占21.0%,比上年减少8.7个百分点,部分二氧化硫污染严重的城市二氧化硫污染程度有所减轻。酸雨控制区内可比城市中,二氧化硫年均浓度达到二级标准的城市占73.9%,比上年增加0.9个百分点;超过三级标准的城市占4.5%,比上年减少2.5个百分点。 

重点城市空气质量 113个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城市中,海口、北海两个城市空气质量为一级(占1.8%)、湛江等46个城市空气质量为二级(占40.7%)、58个城市空气质量为三级(占51.3%)、7个城市空气质量劣于三级(占6.2%)。与上年相比,达标城市增加15个,劣三级城市减少23个,国家环保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明显改善。

酸雨

酸雨 2005年,全国开展酸雨监测的696个市(县)中,出现酸雨的城市357个(占51.3%),其中浙江省象山县、安吉县,福建邵武市,江西瑞金市酸雨频率为100%。 

2005年,全国696个市(县)降水pH年均值范围在3.87(江西省贵溪市)~8.35(新疆库尔勒市)之间。降水pH年均值小于5.6的城市267个(占38.4%),其中,降水年均pH值≤4.0的城市为江西省贵溪市、湖南省长沙市和浏阳市、湖北省秭归县、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 

与上年统计的527个城市相比较,出现酸雨的城市比例增加了1.8个百分点;降水pH年均值低于5.6的城市比例增加了0.7个百分点,其中pH值小于4.5的城市比例增加了1.9个百分点。酸雨频率超过80%的城市比例增加了2.8个百分点。降水pH年均值低的城市以及高酸雨频率的城市比例均比上年有所增加,表明2005年酸雨污染较上年有所加重。 

与上年相比,2005年华东地区酸雨发生频率总体有所增加,其他区域酸雨发生频率基本保持稳定。全国酸雨区域主要在长江以南,四川、云南以东,主要  ,包括浙江、江西、湖南、福建、贵州、广西、重庆的大部分地区。较重的酸雨区域主要分布在浙江、江西和湖南三省;广西西北部和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也存在较重的酸雨污染。 

北方城市中,北京,天津,辽宁的大连、丹东、铁岭,吉林的图们,黑龙江的珲春,河北的承德,河南的洛阳、南阳,陕西的渭南、商洛等城市降水pH年均值低于5.6。 

酸雨控制区 酸雨控制区111个城市中,降水pH年均值范围在4.02(湖南长沙市)~6.79(广东云浮市)之间。出现酸雨的城市103个(占92.8%),酸雨频率大于80%的城市25个(占22.5%),比上年增加3.7个百分点。降水pH年均值小于5.6的城市81个(占73.0%),比上年减少1.1%;降水pH年均值小于4.5的城市27个(占24.3%),比上年增加2.8个百分点。酸雨控制区内酸雨污染范围基本稳定,但污染程度有所加重。 

废气中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2005年,二氧化硫排放量为2549.3万吨(其中,工业排放量为2168.4万吨,生活排放量为380.9万吨);烟尘排放量为1182.5万吨(其中,工业排放量为948.9万吨,生活排放量为233.6万吨);工业粉尘排放量为911.2万吨。

2006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大气环境

状 况

城市空气质量总体较上年有所好转,部分城市污染依然严重。

2006 年监测的559 个城市中,地级及以上城市(含地、州、盟首府所在地,以下同)322个,县级城市237个。空气质量达到一级标准的城市24个(占4.3%)、二级标准的城市325个(占58.1%)、三级标准的城市159个(占28.5%)、劣于三级标准的城市51个(占9.1%)。主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

与上年相比(可比城市),城市空气质量达到或优于二级的城市比例增加4.7 个百分点;劣于三级的城市比例减少2.1 个百分点。城市空气质量总体有所改善。

空气中主要污染物 颗粒物是影响城市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全国66.5%的城市颗粒物年均浓度达到或优于二级标准,7.0%的城市颗粒物年均浓度劣于三级标准。

与上年相比(可比城市),62.8%的城市颗粒物浓度达到或优于二级标准,增加3.3 个百分点;5.3%的城市超过三级标准,减少0.2 个百分点。颗粒物污染状况比上年有所好转。

颗粒物污染较重的城市主要分布在:山西、新疆、甘肃、北京、陕西、宁夏、四川、内蒙古、河北、湖南、辽宁、河南、重庆、天津、江苏等省(自治区、直辖市)。

2006 年,全国二氧化硫年均浓度达到或优于二级标准的城市占86.8%,超过三级标准的城市占3.6%。与上年相比(可比城市),二氧化硫年均浓度达到或优于国家二级标准的城市比例提高4.3 个百分点;超过国家三级标准的城市比例减少2.1 个百分点,二氧化硫污染水平有所降低。

所有统计城市的二氧化氮浓度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其中87.4%的城市达到国家一级标准),但广州、北京、乌鲁木齐、深圳、兰州等大城市二氧化氮浓度相对较高。二氧化氮的空气质量级别分布与上年相比变化很小。

2007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大气环境

2007年,全国化学需氧量排放量1381.8万吨,比上年下降3.2%;二氧化硫排放量2468.1万吨,比上年下降4.7%。与2005年相比,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2.3%、3.2%,首次实现双下降。

2008 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大气部分

状 况

全国城市空气质量总体良好,比上年有所提高,但部分城市污染仍较重;全国酸雨分布区域保持稳定,但酸雨污染仍较重。

空气质量

2008年度,全国有519城市报告了空气质量数据,达到一级标准的城市 21个(占4.0%),二级标准的城市378 个(占72.8%),三级标准的城市113个(占21.8%),劣于三级标准的城市7 个(占1.4%)。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的达标比例为 71.6%,县级城市的达标比例为85.6%。地级及以上城市(含地、州、盟首府所在地) 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一级标准的城市占 2.2%,二级标准的占 69.4%,三级标准的占26.9%,劣于三级标准的占 1.5%。

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均浓度达到二级标准及以上的城市占 81.5%,劣于三级标准的占 0.6%。山东、陕西、新疆、内蒙古、湖北、江苏、甘肃、湖南等8 省区参加统计的地级城市中 PM10未达到二级标准的比例超过 20%。

二氧化硫年均浓度达到二级标准及以上的城市占85.2%,劣于三级标准的占 0.6%。贵州、山东、河北、山西、内蒙古、四川、湖南等7 省区参加统计的地级城市中二氧化硫未达到二级标准的比例超过20%。所有地级及以上城市二氧化氮年均浓度均达到二级标准,87.7%的城市达到一级标准。

2009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大气部分

状况

全国城市空气质量总体良好,比上年有所提高,但部分城市污染仍较重;全国酸雨分布区域保持稳定,但酸雨污染仍较重。

空气质量

2009年,全国612个城市开展了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其中达到一级标准的城市26个(占4.2%),达到二级标准的城市479个(占78.3%),达到三级标准的城市99个(占16.2%),劣于三级标准的城市8个(占1.3%)。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的达标比例为79.6%,县级城市的达标比例为85.6%。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一级标准的城市占3.7%,二级标准的占75.9%,三级标准的占

18.8%,劣于三级标准的占1.6%。可吸入颗粒物年均浓度达到或优于二级标准的城市占84.3%,劣于三级标准的占0.3%。二氧化硫年均浓度达到或优于二级标准的城市占91.6%,无劣于三级标准的城市。所有地级及以上城市二氧化氮年均浓度均达到二级标准,86.9%的城市达到一级标准。

废气中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2009年,二氧化硫排放量为2214.4万吨,烟尘排放量为847.2万吨,工业粉尘排放量为523.6万吨,分别比上年下降4.6%、6.0%、11.7%。

空气污染指数

根据空气环境质量标准和各项污染物的生态环境效应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来确定污染指数的分级数值及相应的污染物浓度限值。空气质量周报所用的空气污染指数的分级标准是;(1)空气污染指数(API)50点对应的污染物浓度为国家空气质量日均值一级标准;(2)API100点对应的污染物浓度为国家空气质量日均值二级标准;(3)API200点对应的污染物浓度为国家空气质量日均值三级标准;(4)API更高值段的分级对应于各种污染物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同影响时的浓度限值。

空气污染指数关注的是吸入受到污染的空气以后几小时或几天内人体健康可能受到的影响。 空气污染指数划分为0-50、51-100、101-150、151-200、201-250、251-300和大于300七档,对应于空气质量的七个级别,指数越大,级别越高,说明污染越严重,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也越明显。

空气污染指数为0-50,空气质量级别为I级,空气质量状况属于优。此时不存在空气污染问题,对公众的健康没有任何危害。

空气污染指数为51-100,空气质量级别为II级,空气质量状况属于良。此时空气质量被认为是可以接受的,除极少数对某种污染物特别敏感的人以外,对公众健康没有危害。

空气污染指数为101-150,空气质量级别为III(1)级,空气质量状况属于轻微污染。此时,对污染物比较敏感的人群,例如儿童和老年人、呼吸道疾病或心脏病患者,以及喜爱户外活动的人,他们的健康状况会受到影响,但对健康人群基本没有影响。空气污染指数为151-200,空气质量级别为III(2)级,空气质量状况属于轻度污染。此时,几乎每个人的健康都会受到影响,对敏感人群的不利影响尤为明显。

空气污染指数为201-300,空气质量级别为IV(1)级和IV(2)级,空气质量状况属于中度和中度重污染。此时,每个人的健康都会受到比较严重的影响。

空气污染指数大于300,空气质量级别为V级,空气质量状况属于重度污染。此时,所有人的健康都会受到严重影响。

空气污染指数的预测可以在严重的空气污染情况出现前,提醒市民大众,特别是那些对空气污染敏感的人士,如患有心脏病或呼吸系统毛病者,在必要时采取预防措施。

石灰—石膏法脱硫效率实验研究

实验目的

通过对石灰—石膏法脱硫效率实验研究, 提出了控制液气比、调节浆液 pH 值和烟气性质等保障系统高效稳定运行。根据模拟实验给定的参数大小,并寻找 优工艺组合。

实验装置

这是一个工业流程,作为实验装置主要装置则需要石灰制浆设备、吸收塔及废液池。

石灰石/石灰法烟气脱硫实验装置图

1.石灰制浆:以石灰石作为碱性脱硫吸收剂。石灰石块料经预破碎进入球磨机与水混合, 磨成浆状,留有备用。

2.含硫气体:气体中二氧化硫气体体积分数可测。

3.吸收塔:吸收塔采用喷淋洗涤塔。

用流量计控制入口的含硫气体的流量来进行实验。用烟气分析仪对出口的烟气进行分析,计算脱硫效率。

试验方法

1.单因素分析实验分析影响脱硫效率因素,其中涉及到的影响因素有:烟气性质,液气比,浆液 pH 值,钙硫比

 

液气比:在4到8之间

浆液pH 值:在5.4到6.6之间

烟气性质(烟气相对湿度):SO2浓度(体积分数)约在4000左右, 烟气速度约在2~6之间, 烟气的含水量保持在10%~90%

钙硫比:0.8~1.4之间


 河南臻柏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19010422号-2   豫公网安备:41072102000351技术支持:河南恒之源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免责声明:本网站上所有资料,内容均由网站所有人提供,与网站制作单位无关,网站制作单位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
网站地图